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此时苏联红军已进入中国东北,随即进驻大连旅顺。1945年9月,美军在天津塘沽登陆。
美苏两个超级军事强国开始在欧亚各地较量但彼此并不愿直接冲突(当时欧洲已进入冷战时期)。然而中国东北却成为国共军争之地;中国内战,一触即发。
孙武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一九四五年的中国是一个战胜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却因国内与国际因素未能和平發展,反而又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战场。昨日一同抗日的中华儿女今日相争互斗;国家动荡,人民不得安宁。
孙武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伐谋最高宗旨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争孰有道,孰与民同意;先为不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先立于不败之地。一九四五年抗日胜利后,中国各方无法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政治体制。美苏两个超级强国则试图以贷款或军事物资作为推行其中国政策的筹码。当时中国前途之争像是一盘四方对弈的围棋。在经济力量尚未恢复的状况下,中国各方不能不注重伐交。擅伐交者事半功倍;不擅伐交者事倍功半。
孙武曰:“其下攻城。”
如果东北之胜负决定了中国内战之胜负,长春之得失,写照东北之得失。国府虽然于一九四六年攻进长春,中共在东北仍具外围地利(以近待远,无需远输),伐交与后援(苏联)之优势。东北对国府而言,也许可谓成也美援(装备,南北海运),败也美援(美援中断)。城际多阻,首(长春),中(沈阳),尾(锦州)不能“率然”相顾;长春,最终是一个“太远之城”。
孙武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胜兵是发动战争之前已知胜算之兵。孙武曰:“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知众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如何知可不可以战?必先争孰有道,孰与民同意。孰众孰寡?孙武曰:“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所以众寡并非单指军队的总数量(运动战:兵无恒形,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使人备己者也)。上下同欲者:不是三心二意的共事,不是暂时权宜的合作,而是同理同念万众一心的团结。不虞者:骄兵也,高估己者为骄兵,不知彼者亦为骄兵,因此骄兵常败。将能而君不御者:一是有胜任的将领,二是不微管理胜任的将领(1945冬至1948冬,中共在东北最高将领始终是同一人)。
孙武曰:“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唯不战而屈人之兵者能持续和平发展以至民富国强,是谓善之善者。
作者:书之
|